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

涵管生产中的废料如何回收利用?

2025.08.09

在涵管生产过程中,废料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残渣、钢筋边角料、脱模剂残留物及生产废水等。通过科学分类与针对性处理,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,同时降低环境压力。以下是主要废料的回收路径及技术方案:

一、混凝土废料的再生利用

1. 破碎筛分技术

废弃混凝土块经破碎机粉碎后,通过磁选分离钢筋杂质,再按粒径分级筛分。粒径5-20mm的骨料可直接替代天然砂石,用于低强度混凝土垫层或道路基层材料,掺量可达30%-40%。

2. 微粉化处理

细碎混凝土粉末经研磨至200目以上,可作为水泥掺合料或土壤固化剂,提升工业副产物附加值。实验表明,掺入10%微粉可降低水泥用量,同时维持混凝土抗压强度。

二、金属废料的循环再造

钢筋切割余料、焊接碎屑等经集中收集后,通过电弧炉重熔再生,可减少铁矿资源消耗达60%。再生钢材经轧制后可用于制作箍筋、预埋件等非结构性部件,实现闭环利用。

三、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

含水泥浆的清洗废水采用三级沉淀工艺:初级沉淀池分离大颗粒悬浮物,二级加入絮凝剂加速细颗粒沉降,三级通过pH调节中和碱性。处理后水质可达GB/T 18920回用水标准,用于设备冲洗或厂区抑尘,节水率超75%。

四、其他废料的协同处置

木质模具废料经粉碎后制成生物质燃料,热值达3500kcal/kg;塑料脱模剂包装桶经清洗后返厂重复灌装,单桶循环使用次数超15次。通过与建材、能源企业建立固废协同处置网络,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%以上。

效益评估

某年产10万米涵管企业实施废料回收体系后,年度减少固废填埋量3200吨,节约原材料成本18%,碳减排量相当于种植3400棵乔木。该模式符合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》要求,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境双重价值。建议企业建立数字化废料管理平台,实时监控各环节回收效率,持续优化资源化路径。